本文呼籲制定和實施強制性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以保護公共建築中人們的健康。作者提出了一種新方法,通過監測少量關鍵參數(如PM2.5、CO2、CO和通風率)來制定可執行的標準。文章討論了實施這些標準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包括技術、法律和社會經濟方面的考慮。作者認為,儘管短期內會增加成本,但長期來看,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將帶來顯著的公共健康和經濟效益。
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性
- 人們9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但大多數國家缺乏強制性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 COVID-19大流行使人們意識到室內空氣品質對健康、生產力和學習的重要性
- 與室外空氣不同,室內空氣品質通常不受監管和執法
制定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的挑戰
- 污染物來源複雜,包括室內源、室外源和人體排放
- 無法像室外空氣那樣使用監測網路和模型預測
- 缺乏統一的法律框架和執法機制
- 每個行業優先考慮事項可能與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相衝突
- 社會和政治因素使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複雜化
提出的監測參數和標準
- PM2.5:24小時平均濃度不超過15 μg/m³
- CO2:絕對值不超過800 ppm,或比供給戶外空氣高350 ppm
- CO:15分鐘、1小時和8小時平均濃度分別不超過100、35和10 mg/m³
- 通風率:每人每秒不少於14升新鮮空氣
實施策略
- 利用低成本感測器技術進行常態的監測
- 將CO2濃度作為人體排放污染物和病原體的代理指標
- 通過改善通風和空氣淨化來控制室內污染物濃度
- 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制定室內空氣品質法規
- 考慮使用自然通風、混合通風和分層送風等節能技術
預期效益和挑戰
- 改善公共健康、福祉、生產力和學習效果
- 減少與室內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負擔和經濟損失
- 短期內可能增加建築成本和運營成本
- 需要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協調和妥協
- 各國實施進度可能不一致,但預計隨時間推移將成為常態
(From Morawska, Mandating indoor air quality for public buildings, Science, 202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