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TIEMQ

由內而外: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是否也能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眾所周知,在工作場所呼吸的空氣品質會對我們的健康、認知能力、工作滿意度與執行力產生影響。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考慮在建築物內的健康和幸福時,室內空氣品質 ( IAQ ) 和通風通常是最受關注的特徵點。


建築師採用多種策略來改善或維持室內空氣品質。最常見的是使用機械或自然通風將室外空氣引入建築物並減少裝修期間材料中污染物的逸散,但是這些策略對能源和排碳的影響呢?改善居住者的空氣品質是否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例如更高的能源使用?以下是室內空氣品質和通風的一些研究成果:


改善空氣品質和生產力

許多綠色建築評量工具都有加強通風的規定。例如,LEED 要求的通風率比 ASHRAE(美國採暖、製冷和空調工程師協會)規定的通風率高 30%。澳大利亞的綠色之星為通風提供高於澳大利亞標準 ( AS ) 100% 的分數,或者二氧化碳水平不超過 700 ppm的分數。還有一些材料積分可以推廣低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低污染油漆、材料和家具。所有這些積分都旨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雖然很難將生產力的具體變化歸因於特定的 IAQ 措施,但研究一致顯示,高於建築規範要求的通風率提高提供了一個好處,例如:機械通風率加倍時,認知分數提高 100%,McNaughton等人 ( 2015年)曾經計算出這樣的生產力收益價值高達 6,500 美元/工人/年。如果我們從員工身上得到更多生產力,我們是否應該關心加強通風對能源的影響?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由此而產生的碳排放?


探索與能源策略的交叉點

20 年前 Mudarri ( 2000 ) 發表了一項解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與減少能源使用之間關係的關鍵研究。在一份完整的建築策略清單中,他列出了四類措施:

  • 在對室內空氣品質影響很小的情況下提高能源效率。

  • 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能源效率影響很小。

  • 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和能源效率。

  • 提高能源效率,但可能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