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經兩年多來新冠疫情延燒,國際研究已證實當無症狀感染者進行呼吸、講話、唱歌等呼氣動作時,新冠病毒會存在於感染者呼氣產生的氣膠中並隨之釋放到環境中,漂浮在封閉或通風不良的室內空間長達數小時之久,甚至隨著通風系統或共享通風管流佈到其他空間進而感染其他不知情的健康者,導致疫情難以管控。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與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袁中新共同表示,Omicron 變異病毒株傳播速度較原種病毒株快了 10 倍,顯示病毒能透過高傳染力的特性,更快速地進行傳播擴散,然而現行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避免群聚及保持社交距離能夠防範一部分的氣膠之外,透過加強室內空氣的清潔消毒及換氣過濾也能有效防堵氣膠傳播,阻斷病毒存在於室內空氣中的濃度,進而降低處於室內時的感染率,有效保護老弱及孩童的健康安全。
TIEQM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理事長鄭仁雄說明,世衛組織、美國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加拿大衛生局與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等多國組織及官方主管機構,都已將氣膠傳播列入主要染疫途徑,顯示病毒透過氣膠傳播已是全球共識,實施氣膠傳播的防範措施是勢在必行的全球趨勢。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推出《建築物內的潔淨空氣挑戰》與英國政府的《建築安全法》,其中均對於室內空氣品質改善並降低病毒於建築物中的氣膠傳播,提供制定潔淨室內空氣的明確措施,以幫助防止病毒藉由氣膠傳播的感染並減少未來流行病的影響,藉此保護建築物內的民眾健康安全。
王家蓁呼籲,室內空氣的過濾與清潔已被證實可有效防堵氣膠傳播,包括使用空氣調節系統(HVAC)、裝設附有高效能微粒空氣(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與UVC紫外光消毒燈等裝置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她也建議同步安裝室內空氣連續監測儀來監控室內空氣品質,藉由室內二氧化碳(CO2)的濃度來判斷室內空氣流通的程度,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低於 800 ppm時,顯示室內有足夠的換氣率,是個簡易有效的的判斷方式。
鄭仁雄指出,大多數人每天有 80% 的時間都處於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環境,反而使 Omicron 能快速地透過氣膠進行傳播,企業及場所單位能針對空調系統的新風引進、增設空氣清淨機、加裝 UVC 或 RGF 等殺菌設備,取得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所推動的「安淨標章」,透過多元的防疫措施,確實打造符合後疫情時代的室內抗疫環境,防範 COVID-19 及流行病透過氣膠傳播的染疫風險。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疫情持續延燒 專家呼籲打造室內空氣抗疫環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