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大流行是一場全球室內空氣危機,應該會帶來改變:紀念 Indoor Air 期刊發行 30 週年的訊息
COVID-19 大流行已經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危機之一。截至 2021 年 9 月,全球已有超過 2.1 億人被感染,超過 450 萬人死亡,導致 2020 年經濟損失 7%。由於病毒持續令人擔憂的變種,加上全球疫苗接種進展緩慢,新冠病毒已經不太可能消除,SARS-CoV-2 將與其他地方性的流感等,仍將成為未來持續的挑戰。
許多關於大流行的反思已被報導,但一個主要話題似乎被忽略了:如果回到最初,我們可以採取那些措施來防止 SARS-CoV-2 的傳播?沒有傳播途徑就意味著沒有大流行的發生,1969 年,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 ( Michael Crichton ) 在他的小說The Andromeda Strain中寫道,關於遏制致命的外星病原體的努力,「危機是直覺和盲點的總和,混合了注意到的事實和忽視的事實。」什麼是在 COVID-19 大流行中被忽視的盲點和事實?儘管基礎科學從 20 世紀初開始迅速發展,但空氣傳播、飛沫、污染物和接觸途徑等傳染病傳播概念自 16 世紀以來幾乎保持不變。相關術語使公眾感到困惑,甚至不同專業的科學家是否能夠清晰的溝通也受到很大的挑戰,在一些相關學術研討會中,參與者花費了很多時間試圖調和所謂的空氣傳播的認知。空氣中傳播很容易與長距離傳播混為一談,被誤認為是可怕的、危險的且很難控制的,而短程空氣傳播經常與大飛沫傳播混淆。
在最近的Indoor Air 期刊的社論中, 提出了新的術語:氣膠吸入 ( aerosol inhalation ) ,液滴噴出 ( droplet spray ) 和表面接觸 ( surface touch )。有了這三個傳播概念,相關的防制措施應該很容易識別理解,即減少傳染性病毒的吸入,避免通過液滴沉降的接觸,並保持表面/手清潔。美國疾控中心最近採用了一組類似的名稱,即吸入 ( inhalation )、沉降 ( deposition ) 和接觸 ( touching )。 WHO 和 US CDC 也終於接受了短程吸入在 SARS-CoV-2 的傳播中為主導地位的事實,在大流行發生一年多之後,儘管這樣的認知為時已晚,但仍然為大眾能更充分地認識到通風和空氣清潔的重要作用鋪起了重要的道路,連同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都成為是防止 SARS-CoV-2 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
從對 2003 年淘大花園 SARS 爆發的調查開始,在過去幾十年中已經報導了許多呼吸道感染的工程研究。事實證明,這些過去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當前的流行病。不同學科的科學家現在聯手合作針對呼出氣流、呼吸道飛沫、它們的轉化和擴散、肺部沉積、飛沫蒸發後和氣膠中存活的病毒以及密切接觸的人類行為等關鍵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機制研究。這種機制研究增加了更多的了解,構成了呼吸道感染傳播調查的重要科學組成,研究結果可用於推斷和防制主要的傳播途徑。
科學可以被定義為從實驗和觀察中衍生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