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在防疫旅館中空氣傳播的證明及消除策略的挑戰
Omicron(B.1.1.529)的傳播 SARS-CoV-2 在旅客指定的防疫旅館中引起關注的變種:消除 COVID-19 策略的挑戰
隨著 2019 年冠狀病毒(COVID-19)在開始在全世界大流行及冠狀病毒(SARS-CoV-2)不斷在全球變異,近 2 年來,世界各地已採用各種控制策略。在西方大部分國家逐步解除邊境管制和檢疫措施的同時,中國大陸和香港等西太平洋地區仍實施以「零確診 COVID19」為目標的消除策略,入境旅客必須在指定的防疫旅館(DQH)內接受檢疫長達 21 天。但是,DQH 並非為隔離目的而設計,特別是對於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病,DQH 可能是 COVID-19 傳播的潛在場所。
我們最近報告了一起社區爆發的境外 SARS-CoV-2 β 變種事件,原因是 DQH 中可能存在旅館內傳播。DQH 以煙霧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氣膠可能會從客房洩漏到走廊,當門打開時,相鄰房間的客人可能會吸入傳染性氣膠。我們還進行了 DQH 中的旅館工作人員的血清學調查,結果並沒有顯示 COVID-19 旅客到員工之間有傳播的血清學證據,確保了有效的旅館工作人員的感染控制培訓,以防止了旅館內工作人員間的傳播。事件發生後,可攜式空氣淨化機與高效微粒空氣過濾機就安裝在 DQH 的走廊中。住宿旅客在開門時必須戴上外科口罩,以確保相互保護。
儘管採取了這些額外措施,但仍報告了另一起在 DQH 內傳播 SARS-CoV-2 的事件。
無症狀指標病例(M/36)在 2021 年 6 月完成了兩劑 BNT162b2 mRNA COVID19 疫苗(BioNTech),具有 1142 AU/ml(2021 年 11 月 14 日)的抗-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抗 RBD)。繼發病例(M/62)也在 2021 年 5 月完成了兩劑 BioNTech。他在到達後第 8 天出現呼吸道症狀,住院後臨床穩定,抗 RBD 為 250 AU/ml(2021 年 11 月 19 日)。
兩個病例都沒有慢性病。從這兩個病例中採集的標本的全基因定序僅相差 1 個核苷酸,屬於 Omicron 變體(B.1.1.529 譜系)。為了了解傳播機制,在2021 年 11 月 22 日現場調查中進行了煙霧測試。煙霧測試顯示,緊鄰兩個房間(指標案例:A 房間;次要案例:B 房間)的走廊(寬度:1.5 m;高度:2 m)有空氣停滯,當客房的門突然被打開時,有瞬間的房間向外的空氣流動。因此,當門打開時,無論是全開門或微開門,攜帶病毒的氣膠可能會進入第二例病例的客房(圖 1a 和 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