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TIEMQ

【文章轉載】自由廣場》物理工程防疫更重要

◎ 陳志傑



新冠病毒疫情已近尾聲,應藉此機會對防疫對策重新檢視,以應付下一個疫情。

疫苗、快篩劑、抗病毒藥物是對抗疫情必要的工具,但是相對於這些生物醫學的工具,物理工程的方式在必要性與需求性上更形重要。因為生醫工具需要長時間研發,少則數月,多則數年方能成功,但這段空窗期會讓病毒大肆感染,造成難以彌補的傷病。何況這些工具發展成本所費不貲,而更令人氣結的是,生醫工具的專一性高,通常只對特定病毒有效,但對另外一種病毒無效。相對於生醫工具,物理工具是現成且立即可應用,而且是對任何經由空氣傳播的傳染病都有效,所以有需要在物理工程防疫投注更多心力與資源。


上個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卸任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 在離職時就表示,對「新冠病毒是經由氣膠傳播」沒有提早確認一事相當懊惱,以致於延遲了氣膠防護工作的推動。相較於生醫工具需要等待病原體進入人體後才能發生作用,物理防疫方式可直接避免病原體接觸到人體,能夠在疫情爆發之初,也就是生醫工具研發的空窗期,發揮作用。對於任何有害物的防範,原則上可分為源頭管控、傳輸途徑管控與接受者管控(個人防護),其中源頭管控通常是效益最高的措施,至於個人防護一般是其他方式的介入仍不足以改善至可接受程度,才不得已運用的措施。


由於資源有限且生活必須持續,因此在防護對象方面,需要區分為確診、健康、或無症狀者,分別做規劃,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考慮特殊時段例如用餐時需要有用餐氣罩,另外沖水馬桶產生微粒的現象也需要處理或排除。


物理工程防疫的選項若發展成熟完整,我們將有足夠能量可以在疫情一開始就能迅速反應,將疫情的火苗立即撲滅,不需要後續耗時又昂貴的生醫工具研發,更可以讓那些勞民傷財,甚至動搖國本的邊境管制、檢疫旅館以及各種造成民眾不便的措施在執行上具有人性與彈性,甚至不需啟動。疫情指揮中心必須要能夠跳脫生物醫學的範疇,正視氣膠是呼吸傳染病傳播的主要機制,鼓勵產官學各界投入高效能物理工程防疫工具研發,準備應付下一個病毒。


(作者是台大公衛學院教授)


1,238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