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廁所也能聰明又乾淨:設計即清潔的永續思維

結合智慧系統與清潔友善設計,翻轉傳統公廁印象


公共廁所是反映環境品質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然而清潔維護卻常是最艱鉅的挑戰。空間狹窄、人流密集、濕氣與異味,加上材質複雜,使得廁所成為最難清潔的區域之一。為協助政府部門、建築業與設施管理單位提升公廁管理效率,TIEQM 特別彙整歐洲清潔期刊(ECJ)相關分析,提出「可清洗設計」(Cleanable Design)理念與實務建議。


一、痛點解析:清潔困境從哪裡來?

  • 空間狹小:限制清潔人員與器具移動,造成死角與漏清。

  • 高使用率:不間斷人流讓清潔工作難以進行。

  • 材質多樣化:鏡面、不鏽鋼、磁磚、馬桶等皆需不同清潔方法。

  • 濕氣與霉菌:潮濕環境易滋生異味與霉菌。

  • 照明與通風不足:降低使用者維持整潔的意願。

  • 重度人工作業:清潔人員常在有限時間內應付高強度工作,導致過度使用清潔劑。


二、解方建議:從「設計源頭」就開始提升清潔效率

TIEQM 建議以下幾項策略作為設計與管理端的改革重點:

🧩 空間與設備設計

  • 保留維護空間:洗手台與馬桶旁預留清潔器具可達的操作空間。

  • 連續表面:減少磁磚填縫線與凹槽,降低髒污附著。

  • 抗污建材:選用抗刮、抗酸、易清潔之表面材質。

  • 感應式設備:如自動水龍頭、自動沖水器,減少接觸與細菌傳播。

  • 適當通風照明:改善濕氣問題與整體空間觀感。

🧼 清潔管理工具

  • 即時數據系統:依人流監測動態調整清潔頻率。

  • 高容量補充設備:降低紙品補充頻率與地面濕滑風險。

  • 微纖清潔布與長柄刷具:利於細部與高處清潔,提升效率。

  • 女性衛生箱與尿斗墊:減少異味與潑濺問題,提升潔淨觀感。


三、清潔操作要點:教育訓練與制度化是關鍵

  • 建立例行清潔制度:定時維護可降低髒污堆積與二次污染。

  • 清潔人員訓練:應學習使用各種設備與分區清潔策略。

  • 使用高效清潔劑:特別針對黴菌、尿垢與填縫線加強清潔。

  • 避免交叉污染:清潔推車應備有分區擦布與預濕拭巾。


四、協會建議:公共廁所也能成為永續健康的示範場域

TIEQM 認為,「可清洗設計」不僅是美觀與使用者體驗的保障,更是未來公共空間永續管理的核心要素。呼籲各級政府與設計單位在新建與整修公共廁所時,應將可清潔性納入優先考量,並搭配智慧化感應系統與專業訓練,逐步建立乾淨、無味、安全、友善的如廁環境。



Comments


聯絡我們

© 2025 by ​Taiwan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mail

ieqm.tw@msa.hinet.net

Phone

02-8228-1737

Fax

02-8228-1358

Address

235029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532號10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