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政策觀察:挑戰、趨勢與台灣借鏡

一、歷史發展與政策演進

美國對空氣品質的關注最初集中於室外污染,1970年《清潔空氣法》通過,成立EPA並制定NAAQS(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但並未涵蓋室內空氣。1970年代能源危機導致建築密閉化,出現「病態建築症候群」(SBS)。1994年OSHA提出IAQ標準草案,2001年撤回,至今無強制法規。2020年COVID-19疫情成為轉捩點,2022年白宮啟動「建築物內潔淨空氣挑戰」,推動通風與過濾改善。

 

二、主要政府機構角色

  1. EPA(美國環境保護署)

    • 發布「建築物內潔淨空氣挑戰」、學校IAQ工具、Indoor airPLUS計畫。

    • 負責氡氣管理,推廣資訊傳播與研究合作。

  2. OSHA(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

    • 無專屬IAQ法規,透過職業暴露限值與通風要求間接管理。

    • 曾於1994年提出草案,涵蓋二手煙、微生物污染、化學品控制,但後撤回。

  3. 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 2023年建議建築物應達到每小時5次換氣(5 ACH)。

    • 將IAQ視為公共衛生與傳染病防治的重要元素。

 

三、支援標準與認證體系

  1. ASHRAE 標準

    • 62.1(商業/公共建築通風標準)

    • 62.2(住宅通風標準)

    • 被廣泛納入地方建築規範,成為技術依據。

  2. LEED 認證

    • 美國綠建築協會推行,將IAQ納入能源、環境、健康的評級指標。

  3. 其他標準

    • WELL、Fitwel:以健康為核心的建築認證。

    • Indoor airPLUS:EPA的住宅自願合作計畫。

 

四、主要污染物與控制策略

  1. 污染物

    • VOCs與甲醛、PM2.5/PM10、CO₂、一氧化碳、氡氣、黴菌/細菌/病毒、環境菸草煙霧。

  2. 控制策略

    • 源頭控制:低VOC建材、限制吸菸。

    • 通風換氣:提高室外新風量。

    • 空氣過濾:使用MERV 13以上濾網或HEPA清淨機。

    • 濕度控制:保持40–60%。

    • 設備維護:HVAC定期檢修與清潔。

 

五、特定場域應用

  1. 學校

    • EPA「IAQ工具」提供管理框架,強調CO₂監測、濾網更換、智慧化通風。

    • 案例:內華達州克拉克郡學區導入智慧監測,改善IAQ並降低能耗。

  2. 醫療機構

    • 依靠ASHRAE標準與感染控制措施,要求高度通風與過濾。

  3. 住宅

    • 著重氡氣防治、濕度控制、自然/機械通風。

  4. 商業與公共建築

    • 推動EPA潔淨空氣挑戰,鼓勵IAQ升級,搭配LEED/WELL認證。

 

六、州與地方政府倡議

  • 加州:CARB制定清淨機臭氧排放限制,並在野火期間推動「潔淨室」防護措施。

  • 紐約州:NYSERDA補助HVAC升級,兼顧IAQ與能源效率。

  • 伊利諾伊、德州、華盛頓特區:分別針對住宅、學校、政府建築制定IAQ指引或強制評估。

 

七、挑戰與未來展望

(一)、主要挑戰

  1. 缺乏統一的聯邦強制法規

    美國IAQ政策體系雖有EPA、CDC、OSHA等聯邦機構參與,但缺乏中央強制性立法,導致政策呈現「碎片化」現象。不同州政府制定標準不一,造成全國IAQ管理落差,公共健康保障難以均等。

  2. 公眾認知不足與誤解

    儘管COVID-19疫情提高了社會對IAQ的重視,但民眾對污染來源(氡氣、VOC、黴菌等)及有效改善策略(換氣率、濾網標準)的理解有限。部分錯誤觀念,如「無氣味即乾淨」,使改善措施流於表面。

  3. 資金與技術限制

    許多學校與公共設施為老舊建築,若要升級HVAC、導入智慧監測或高效濾網,需龐大經費。中小型業主與地方政府往往缺乏資源與技術人力,導致政策落實困難。

  4. 監測與合規性不足

    目前大多數監測僅屬「建議」而非強制,缺乏統一指標與數據公開機制,導致IAQ資訊零散,無法形成完整的政策成效追蹤系統。


(二)、未來趨勢

  1. 員工與消費者需求驅動

    調查顯示32%的美國上班族將「室內空氣品質」列為工作選擇的重要福利,90%以上認為雇主有責任提供健康空氣。企業改善IAQ已從「附加價值」轉變為「人才吸引與留任的必要條件」。

  2. 透明度與認證制度

    IAQ數據公開化成為趨勢,類似食品營養標籤。LEED、WELL、Fitwel等國際認證推動市場競爭力,IAQ資訊透明已是企業品牌管理的重要元素。

  3. 示範州IAQ法案的興起

    《示範州室內空氣品質法案》(Model State IAQ Act)提供了州政府立法範本,包括定期檢測、結果公開、IAQ分級,以及稅收抵減誘因。此舉有望逐步補足聯邦立法的空缺。

  4. 與ESG及綠建築融合

    IAQ逐步納入企業ESG框架,成為永續報告中「健康」與「環境」交會的重要指標。LEED與WELL認證已將IAQ納入核心,形成健康建築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雙重推力。

  5. 建築電氣化與清潔能源結合

    政策逐步推動以熱泵取代燃氣爐具,以電氣化減少室內燃燒污染物,IAQ改善與氣候政策(減碳、淨零)實現協同效益。

  6. 國際經驗借鑑與合作

    美國正參考歐盟與日本的IAQ政策,如歐盟公共建築換氣規範與日本的建材揮發物限制,未來將朝向國際標準接軌。


(三)、協會政策建議(TIEQM觀點)

  1. 精進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

    借鏡美國《示範州IAQ法案》經驗,建議台灣室空法強化數據公開、分級制度與改善獎勵措施。

  2. 建立跨部會合作平台

    由教育部、衛福部、環境部共同推動IAQ政策,針對學校、醫療與公共建築訂定明確換氣與濾網標準,避免「各自為政」。

  3. 發展「健康室內環境標章」

    結合LEED、WELL等國際框架,發展台灣在地化IAQ標章制度,納入「淨零健康」概念,提升公共機關與企業的參與意願。

  4. 強化資金與技術支持

    對學校、醫院與中小企業提供IAQ改善補助與技術輔導,降低推動障礙,並鼓勵導入智慧化IAQ監測系統。

  5. 加強教育宣導與數據透明化

    建議公開政府大樓、學校等場所的CO₂、PM2.5即時數據,提升民眾信任感,同時推動全民IAQ教育,糾正錯誤觀念。

  6. 結合ESG政策推動

    建議將IAQ納入企業ESG與CSR審查項目,作為永續發展與人才福利的重要指標,推動企業自願性改善。


📌 結論美國IAQ政策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在缺乏中央立法的情況下,仍能透過市場需求、自願認證與地方立法逐步改善空氣品質。對台灣而言,這些經驗可作為參考,特別是在「政策立法」、「數據透明」、「ESG結合」三大方向,皆具高度借鑑價值。




ree

 
 
 

留言


聯絡我們

© 2025 by ​Taiwan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mail

ieqm.tw@msa.hinet.net

Phone

02-8228-1737

Fax

02-8228-1358

Address

235029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532號10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