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警覺!隱形威脅藏身公共空間】你每天呼吸的空氣,真的安全嗎?

📌圖書館、學校、醫院、博物館,竟成空污關切區!全球研究揭示室內空氣品質嚴重不足,健康風險不容忽視

你知道自己每天有7至9成的時間待在室內嗎?一篇發表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的國際期刊報告指出,圖書館、學校、醫院、宗教場所等公共建築中,空氣污染物濃度常超過戶外,長期暴露恐導致過敏、氣喘、甚至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


🔎 室內污染源遠超你想像

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節能建築概念興起以來,大量使用氣密窗、保溫材料,導致室內通風不足。這不但讓有機揮發物(VOCs)濃度升高,也讓如甲醛、苯系物、酚類、鄰苯二甲酸酯等「室內毒物」在密閉空間中累積。

不同空間所面臨的挑戰亦有所不同:

🏛️ 博物館

  • 展品材質(如木材)釋放醋酸、甲醛與甲酸,在高溫下更劇烈。

  • 空氣中臭氧、SO₂、NO₂易與展品材料反應,加速腐蝕與變質。

📚 圖書館

  • 書本材料(如紙張與羊皮)會釋放微量甲醛。

  • 主要污染來自地毯、家具、油漆與空調設備。

  • 高濕度環境下,紙張因酸化反應變黃、脆化。

⛪ 宗教場所

  • 焚香、點蠟燭、焚燒植物油等儀式活動,會產生高濃度BTEX與甲醛

  • 在某些亞洲寺廟中,甲醛濃度甚至超標數倍

🏫 學校

  • 新建或翻修的校舍,VOCs釋放可持續半年以上

  • 美術教室污染最重,來自顏料、膠水等使用。

  • 通風不良與家具材質共同影響學生呼吸健康。

🏥 醫院

  • 含麻醉氣體、殺菌劑、放射性氣體(氡)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源廣泛。

  • 特別是在嬰兒室、手術室、藥局等區域,污染風險更高。

🧓 安養機構

  • 老人長時間暴露於含有甲醛、NOx、VOCs的室內空氣中,易引發呼吸困難與慢性病。

  • 冬季暖氣使用與開窗通風不足,是污染累積主因。


雖然我國執行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已有13 年, 公共場所用途多元、人流不一,難以一體法規值適用。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協會建議推動IAQ公私協力監測計畫,建立IAQ風險分級制與分區治理模式,結合大數據與季節性策略。


📣 結語:守護「隱形健康權」,從呼吸開始

這份報告提醒我們,「看不見的污染」往往才最可怕。室內空氣品質直接影響我們每日呼吸的安全,唯有從制度、設計與使用行為全面改善,才能真正打造讓人放心停留的空間。

(參Śmiełowska, M., Marć, M., & Zabiegała, B. (2017). Indoor air quality in public utility environments—a revie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4, 11166–11176)





Comments


聯絡我們

© 2025 by ​Taiwan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mail

ieqm.tw@msa.hinet.net

Phone

02-8228-1737

Fax

02-8228-1358

Address

235029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532號10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