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餐桌上的隱形風險】從新北燒肉店風波,看見餐廳室內空氣品質(IAQ)管理的缺口!

已更新:4月5日

 

近日新北市一間知名燒肉餐廳因顧客就餐後出現不適反應,引發民眾關注其通風與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 IAQ)是否符合安全標準。雖然目前法規並未強制規範餐廳的IAQ數值,但此事件再次喚起社會對餐廳空氣品質的重視。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404002302-260402


國際研究指出,餐廳內PM2.5、CO₂及揮發性有機物(TVOCs)等指標常因烹飪方式、通風不良及高人流密度而達到不健康濃度。以沙烏地阿拉伯於2024年初發表之《Study of indoor air quality level in various restaurants in Saudi Arabia》為例,研究顯示不同型態餐廳中,懸浮微粒與TVOCs常顯著超標,對顧客與廚房員工皆可能構成慢性健康威脅。

 

🌏 國際怎麼做?政策與標章逐步落地

在國際上,美國環保署(EPA)與ASHRAE訂有空氣品質參考標準,並鼓勵建築與餐飲空間採用WELL等健康建築標章。在芬蘭與比利時等地,也正推動將IAQ納入公共與商業空間管理範疇,並將「IAQ資訊揭露」制度化,讓民眾能夠自主選擇健康安全的空間用餐。

 

台灣該如何跟上腳步?TIEQM建議如下:


一、建立「餐飲業IAQ管理指引」

建議研擬「餐飲業IAQ管理技術指引」,納入以下項目:

  • 室內污染物建議標準(PM2.5、CO₂、TVOC、溫濕度等)

  • 廚房與用餐區空調通風設計建議

  • 空氣品質自主管理SOP(如設置連續監測儀)


二、推動「餐廳IAQ分級標章」試辦

比照食安分級制,建立IAQ良好餐廳之標章與揭示制度。鼓勵業者自主管理、引進空氣清淨、油煙處理與感測設備,民眾也能以此為選店依據。


三、強化從業人員職場健康保護

長期在高污染環境工作的廚師與服務員,應比照勞工安全職業病防制機制,納入暴露風險評估、定期體檢與改善補助。

 

🔚 結語:打造「吃得健康也吸得安心」的友善餐飲空間


餐廳是民眾日常最頻繁接觸的公共室內空間之一。我們不能只重視菜色新鮮、裝潢時尚,更要關注「看不見」的空氣是否健康安全。此次新北事件,正是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餐廳IAQ管理」的制度缺口。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攜手訂定政策方向,引導業者改善、保護民眾與勞工健康,讓「美味」不再伴隨「風險」。




Komentáře


聯絡我們

© 2025 by ​Taiwan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mail

ieqm.tw@msa.hinet.net

Phone

02-8228-1737

Fax

02-8228-1358

Address

235029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532號10樓

bottom of page